
大學生堅持晨跑,不僅能改善身體機能,更能對學習狀態、心理調節和生活習慣產生多維度的積極影響。
一、生理層面:增強體質,改善身體機能晨跑是喚醒身體機能的“天然激活劑”,能從根本上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應對日常學習和生活的消耗。
二、學習層面:激活大腦,提升專注與效率
對需要長期保持腦力活動的大學生而言,晨跑是提升學習能力的“隱形助力”。
三、心理層面:緩解壓力,改善情緒狀態
大學生面臨學業壓力(考試、論文)、社交壓力(社團、人際關系)等多重挑戰,晨跑是調節心理狀態的“低成本解壓方式”。
四、社交與習慣層面:拓展圈子,培養長期自律
晨跑不僅是“個人運動”,也能成為拓展社交、培養良好習慣的載體

晨跑小貼士(提升安全性與效果)避免空腹或過飽:晨跑前可喝一杯溫水或吃一小片面包、一根香蕉,避免低血糖;不要吃完早餐立即跑(間隔 30 分鐘以上),防止腸胃不適。
做好熱身與拉伸:跑前花 5 分鐘做動態熱身(如高抬腿、關節環繞),跑后進行靜態拉伸(重點拉伸腿部、臀部肌肉),減少抽筋和肌肉酸痛。

新學期體育部將持續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為全面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保駕護航。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遼傳學子們將繼續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在晨練中收獲健康與成長,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邁向未來。
]]>
首先,肖劍平主任就新學期教學工作展開具體安排。明確新學期教學任務與實施要求,同時,肖主任著重強調,全體教師需提前做好充分準備 —— 既要梳理教學方案、完善備課內容,確保教育教學任務的精準落地;更要以嚴謹負責的態度打磨 “開學第一課”,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為學生開啟新學期學習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隨后,肖劍平主任針對新學期校內外競賽、科研工作進行責任分配。要求全體教師充分地認識到科研對學科發展、教學創新與個人成長的關鍵支撐作用,鼓勵教師積極申報課題,加強學術研究,提升體育學科的科研水平。在競賽組織方面,要精心籌備各類賽事,力爭取得更好成績。
在本次會議中還舉行了新教師歡迎儀式與青藍工程簽約儀式。首先,新教師楊松老師進行了自我介紹,體育部全體教師結合體育教學與訓練工作的特點,從專業成長、團隊協作、學生培養等角度出發,共同向楊老師傳遞了新學期的殷切寄語。



踏入新學期,遼寧傳媒學院體育部全體教師將始終牢記教書育人的初心使命,以昂揚飽滿的工作熱情、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與追求卓越的奮斗精神,主動投身教育強國建設的實踐浪潮。他們將立足體育教學崗位,以實干創佳績、以實績顯擔當,在助推學校邁向更高發展目標的征程中,奮力書寫體育教育事業的嶄新篇章。
本次會議的召開,不僅讓教師們明確了新學期的教學、科研和競賽工作任務,同時進一步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相信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體育部將在新學期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安鐵民,三級教授,中高協國家級教練員,高爾夫球國家一級裁判員,國家職業技能鑒定高級考評員。主持遼寧省省級精品課《高爾夫球專業技術》一項,遼寧省教學成果三等獎兩項,主持遼寧省教育廳規劃課題多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多篇。

為深化 “立德樹人” 教育理念,推動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7月10日下午,體育部邀請高爾夫球國家一級裁判員安鐵民教授與體育部全體教師就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進行交流座談。座談會由體育部肖劍平主任主持。


肖劍平主任首先強調了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她指出,要依托課程思政這一重要載體,將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落到實處,同時也希望體育部在 2025 年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中能夠有所突破。
隨后,安鐵民教授就體育課程思政建設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講解。強調應堅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緊緊抓住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教師隊伍建設。課程思政主要以課程為載體,通過課程途徑深入挖掘思政資源、激發思政功能、凸顯思政價值。安鐵民教授結合自身四十年教學經驗提出以當前高校體育課程中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導向,堅持課程思政教育中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引領作用,同時將培養應用型人才與課程思政緊密聯系。

會上體育部全體教師積極分享教學實踐經驗,如在團隊訓練中設計協作任務培養集體榮譽感、從運動規則中提煉公平競爭意識等,各俱樂部項目教師拓寬了課程思政建設的視野。共同探討體育專業教學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的創新路徑。



最后,肖劍平主任對本次座談會進行了總結,強調教師不僅要通過以身示范,潛移默化地在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教育學生。更要提煉體育課程中的德育和美育元素,充分發揮體育育人載體作用,實現以體育人、以體育心的獨特作用。從牢固樹立思政意識和提高思政教育能力兩方面入手,提升教師課程思政素養,構建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體育教師隊伍,確保體育課程思政落到實處。體育部將持續加大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力度,著力構建科學完備的體育課程思政體系。通過深度挖掘體育學科蘊含的思政元素,充分釋放體育在立德樹人中的獨特育人價值,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更好的服務與支持。
]]>

史叢剛老師對匹克球運動的起源、發展歷程、開展現狀與競賽規則進行了全方位介紹;隨后在實踐環節中,親自講解示范了匹克球持拍姿勢、揮拍動作、發球演練等關鍵技術,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與全體教師進行了全面的技術交流與指導。
匹克球作為一項融合了乒乓球、羽毛球和網球運動特點的新興球類運動,其運動強度介于網球與乒乓球之間,既不像網球那樣消耗大量體力,又比乒乓球更具運動負荷;球體重量則處于羽毛球和網球之間,兼具適中的重量與較強的抗風性能,彌補了傳統三大球類運動在 適用場景和人群上的局限,成為各年齡層均能輕松參與的運動項目。
近年來,這項運動憑借其自帶的潮流屬性與社交屬性,精準契合了當代年輕人對戶外運動的多元化需求,正從原本的小眾運動逐步躍升為當下備受追捧的熱門潮流運動。
此次教研活動的順利舉行,不僅讓教師的運動技能得以增進,更強化了團隊凝聚力與協同合作意識。通過教學技能研討,教師們相互學習新的運動技能和教學方法,既滿足了學生的運動需求,同時為我校體育俱樂部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相信在未來的體育活動中,體育部教師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高的競技水平,共同為校園體育增添活力。


入場式上,來自各學院和職能部門的團體方陣各展新思、各彰所長,用響亮的口號與精彩的表演表達著對這場體育盛會的期待與熱愛。
本次運動會不僅集中展示了學校體育運動水平,更弘揚了健康生活的理念——讓青春與活力成為校園最靚麗的風景線。大會共設有31個項目,來自全校9個學院及職能部門共計334人,走上賽場、參與競技、挑戰自我。



運動員們盡情展現風采,洋溢著青春活力與蓬勃朝氣。比賽中,他們始終秉持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理念,賽出了風格,賽出了個性。大家在收獲榮譽的同時,也增進了彼此間的友誼。每一位運動員都全力以赴,為追求理想而奮力拼搏。
經過一天的激烈角逐數媒學院獲團體總分第一名,城市學院、人文學院分獲二三名。本次比賽共12人次刷新學校田徑運動會紀錄。
本次運動會的成功舉辦彰顯出我校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的良好態勢。近年來,廣大遼傳師生將強身健體作為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學校正進一步深化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相信全體師生將把賽場上的激情轉化為學習工作的動力,以團結奮進的姿態、堅韌不拔的斗志,在未來的學習與生活中繼續奮勇前行,共同書寫遼寧傳媒學院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
肖劍平主任在講話中強調,師德師風是高校辦學的生命線,體育部全體教師要始終把“德”放在首位,切實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全體教師要以本次專題學習為重要契機,將教育家精神深度融入日常教學與科研工作,切實做到:一,應把師德規范全面貫穿于課堂教學全過程,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浸潤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二,要將誠信科研作為學術創新的根本準則,在科研實踐中始終保持嚴謹細致的態度,以誠信為基石,以創新為動力,產出具有高水準、高質量的科研成果;三,需把考核評價與建立長效機制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推動師德建設朝著制度化、常態化的方向發展。
會議學習了《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中專門為高校教師的師德行為列出“紅七條”。會議強調,全體教師務必大力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問題,認真履行教書育人職責,做到警鐘長鳴。
體育部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持續完善師德師風長效機制,營造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

會上系主任李可心向全體參會教師介紹了AIGC在如今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體現在豐富教學資源、生成多樣化教學素材等多方面。并建議教師的教學設計、考核方式設計都要隨之改革,以滿足新的時代要求。
在隨后的分組研討中,各位教師結合教學過程中AIGC應用情況進行經驗分享。劉占富老師表示,可利用AI收集和分析學生的身體素質數據、運動能力測試結果、學習進度等信息,為每位學生制定專屬的學習計劃。在學生進行體育訓練時,通過智能手環等設備實時監測學生的動作,AI系統分析數據后及時給予個性化的反饋和指導。

王濱老師表示,通過創建虛擬體育場景,讓學生如臨其境。學生佩戴VR設備后可從不同角度觀察動作細節,并通過AI進行指導反饋。如在太極拳教學中,AI可以指出學生某個招式的動作幅度不夠、發力位置不準確等問題,并提供改進建議和練習方法。

督導處劉立濤老師對體育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AI進行教學表示認同,并表示可與其他學科開展交流與合作,開設跨學科課程,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

肖劍平主任在總結講話中表示,要讓智能技術成為推動教學改革的關鍵支點。希望全體教師們能夠充分利用AI進行教學,例如通過智能APP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的方式,培養學生鍛煉意識。開發更多優質的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方法,全力推動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釋放創新發展潛能。
本次研討會為體育部教師們提供了寶貴的學習交流機會,進一步提升了教師們對AIGC在體育教學中應用的認識和理解。未來體育部將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共繪智能時代人才培養新藍圖。

會上,各位教師結合所教授的俱樂部課程分享課程思政的經驗。李可心主任表示在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將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專業課程,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的重要課題。結合籃球俱樂部課程,在授課過程中通過經典案例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讓學生充分體會籃球的團隊協作與拼搏精神。

安鐵民教授表示,在高爾夫球俱樂部的教學中,高爾夫禮儀不僅是規范學生運動行為的準則,更是融入課程思政的重要切入點。通過傳授高爾夫禮儀,能夠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實現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樹立生態文明意識,讓學生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對環境的影響。

馬克思主義學院王曉旭主任對體育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思政給予充分肯定,并表示體育精神與思政教育契合度極高,2016年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肖劍平主任在總結講話中指出,如今的體育課程,早已不再是技能的傳授和體能訓練,如今的體育課是在育人、在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培養社會責任感、傳承優秀的文化等方面發揮著補課替代的做用。而課程思政的提出,也是為體育教育賦予了新的使命與內涵,也是體育課程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之一。體育育人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課程思政的融入則為體育育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內涵。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深入探索體育育人與課程思政的融合路徑,不斷提高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體育教育的力量。
此次會議的成功舉辦,加深了教師對課程思政內涵和意義的理解,為課程思政建設持續推進營造了良好氛圍,激勵體育部全體教師不斷探索創新,以體育作為育人的重要載體,滋養學生心靈、塑造健全人格,為學生的成長成才筑牢根基。
比賽采用單敗淘汰制,現場氣氛活躍、人潮涌動,加油聲、吶喊聲此起彼伏。本次籃球賽共計13支隊伍,各參賽隊伍激情開賽。賽場上,球員們全力以赴,用汗水和激情,為觀眾們獻上了一場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進攻時,他們如獵豹般敏捷,巧妙突破防線;防守時,又似銅墻鐵壁,堅不可摧。每一次精準的投籃、每一次默契的傳球,都彰顯著團隊合作的力量,也詮釋著體育精神的真諦。最終,數媒學院一路過關斬將,以出色的發揮登頂冠軍,城市學院、人文學院分獲亞軍、季軍。


通過本次比賽,不僅加強了學生間的交流與溝通,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生活,也體現了他們奮勇拼搏、超越自我的精神面貌,充分展現了遼傳學子充滿朝氣活力的青春風采。讓運動成為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讓奮斗精神在校園永遠綻放光芒!
]]>
會上,肖劍平主任介紹了體育部目標責任書制訂的目的與意義。充分肯定了體育部在2024年各項工作中取得的成就,但2025年仍要在部分薄弱環節持續提升。重點明確了各教師的年度任務、考核重點、創新與特色、亮點項目。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以確保體育部年度目標的實現。她指出,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體育部上下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務實的作風,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會議就2025年度教學、科研、課程建設、教學教改、教師隊伍建設、體育競賽、學生體質健康和成果獎項等多個方面的工作進行重點謀劃與布置。對于重點任務和指令性任務,會議進行了目標責任分解,使工作目標落實落地,責任到人。要抓好目標責任測評考核工作,理清目標責任考核思路,建立科學的測評考核體系和考核指標,切實調動教師謀事干事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要對照目標責任書的具體要求,實現重點突破。
此次會議為未來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堅實基礎。體育部全體教師增進了對學校整體工作的了解,明確了新一年的工作目標,將充分發揮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助力學校體育事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