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傳播:觸摸被病原體污染的門把手、玩具等物品后,再用手觸摸口鼻,可導致呼吸道病毒感染。
保持通風:教室要定期開窗通風,每天2~3次,確保空氣流通。
環(huán)境消毒:定期對教室、食堂、廁所等公共場所進行消毒,特別是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
接種疫苗:接種疫苗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使人體在面對病原體時具有更強的抵抗力。接種疫苗不僅能夠保護自己,還能通過群體免疫的方式保護周圍的人。以流感疫苗為例,流感病毒容易變異,每年流行的毒株可能有所不同,接種流感疫苗后,即使感染了流感病毒,癥狀也會相對較輕,病程也會縮短,從而降低因流感引發(fā)的嚴重疾病和死亡風險。
食物傳播:生食被病原體污染的海產(chǎn)品;生熟食品混放,或使用被污染的刀具、砧板加工熟食;感染者處理食物時未規(guī)范洗手;肉類、蛋類或乳制品未徹底煮熟。
接觸傳播:接觸患者排泄物或嘔吐物后未洗手;觸摸被污染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玩具),再經(jīng)口、鼻或眼黏膜感染。
媒介生物傳播:蒼蠅、蟑螂等接觸糞便后攜帶病原體污染食物或水源。
?2025年3月24日,我們將迎來第30個世界肺結核病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全面行動、全力投入、全民參與、終結結核”,旨在呼吁全球共同努力,終結肺結核這一古老的傳染病,為全人類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健康的未來。
肺結核(Tuberculosis,簡稱TB)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主要影響肺部,但也可能侵犯其他器官。盡管現(xiàn)代醫(yī)學已經(jīng)取得了顯著進展,但肺結核仍然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尤其是在發(fā)展中國家和資源匱乏地區(qū)。
?肺結核的傳播途徑: 肺結核主要通過空氣傳播,當患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會釋放含有結核菌的飛沫,他人吸入后可能感染。因此,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如咳嗽時遮掩口鼻,是預防肺結核的重要措施。
?肺結核的癥狀: 肺結核的常見癥狀包括持續(xù)咳嗽(超過兩周)、咳痰、胸痛、發(fā)熱、夜間盜汗、體重下降和疲勞。如果出現(xiàn)這些癥狀,應及時就醫(yī),進行相關檢查。
? 肺結核的診斷與治療: 肺結核的診斷通常通過胸部X光、痰液檢查和結核菌素試驗等方法。一旦確診,患者需要接受長期、規(guī)范的抗結核治療,通常需要6個月以上的療程。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不僅可以治愈患者,還能有效防止疾病的傳播。
預防肺結核的措施:
?接種卡介苗:卡介苗是預防結核病的有效疫苗,尤其對兒童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
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勤洗手、保持室內通風、避免與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
?增強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強免疫力,抵抗結核菌的侵襲。
肺結核知識小貼士
? ? ? ? 結核菌的潛伏期:結核菌感染后,可能進入潛伏期,此時感染者沒有癥狀,也不具有傳染性。但如果免疫力下降,潛伏的結核菌可能重新活躍,發(fā)展為活動性結核病。
? ? ? ? 耐藥性結核病:由于不規(guī)范治療,部分結核菌可能對一線抗結核藥物產(chǎn)生耐藥性,導致治療更加困難。因此,患者必須嚴格按照醫(yī)囑完成全程治療。
? ? ? ? 結核病與HIV:HIV感染者由于免疫力低下,更容易發(fā)展為活動性結核病。因此,HIV感染者應定期進行結核病篩查。
全球共同努力:?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提出了“終結結核病戰(zhàn)略”,目標是到2035年將結核病發(fā)病率降低90%,死亡率降低95%。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要全球各國政府、醫(yī)療機構、非政府組織和公眾的共同努力。
讓我們攜手行動: 在這個世界肺結核病日,我們呼吁每一位師生積極參與到結核病的防治工作中來。通過提高認識、加強預防、及時治療,我們可以共同終結結核病,為我們的下一代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健康、美好的未來!
讓我們共同努力,終結結核病,共創(chuàng)健康未來!
]]>







內容摘自中國疾控執(zhí)行結核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wǎng)
]]>
內容摘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2.HIV經(jīng)性傳播概率的相對性
? ? ?艾滋病經(jīng)性傳播的概率通常用百分比來表示,便于理解,既往研究顯示,由于男女性生理結構差異,無保護措施的陰道性交感染HIV概率也不同,女性高于男性,男性感染HIV概率是0.04%,女性被感染的概率是0.08%;無保護措施的男男性行為,肛交主動方感染HIV概率是0.11%,肛交被動方感染概率是1.38%,這些數(shù)字是在大量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得出的平均值,而對于任何個體來說,一次不安全的性行為只有兩種可能的結果:要么感染,要么未感染,不存在中間狀態(tài)。
3.病毒載量的影響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體內的HIV病毒載量越高,其傳染性就越強。如果感染者在性行為時處于病毒載量較高的階段,那么即使一次不安全性行為也可能導致HIV感染。
4.個體免疫狀態(tài)的作用
? ? ?個體的免疫狀態(tài)也會影響HIV的感染風險。如果健康人的免疫系統(tǒng)較弱,那么相對于免疫系統(tǒng)較強的人,其發(fā)生高危行為后,他們可能更容易受到HIV的感染。
5.累積感染風險
? ? ?雖然統(tǒng)計學顯示發(fā)生單次不安全性行為HIV感染概率可能較低,但如果多次發(fā)生不安全性行為,會造成感染風險的累積效應,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此外,如果性伴侶本身就有多個性伴侶或有過不安全性行為的歷史,那么感染風險還會進一步增加。
? ? ? 所以,雖然艾滋病經(jīng)性傳播的概率在一般情況下是較低的,但一次不安全性行為確實就有可能導致HIV感染,這主要是通過艾滋病病毒的傳播機制、HIV病毒載量的影響、個體免疫狀態(tài)的作用以及累積風險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為了避免感染HIV,一定要避免發(fā)生不安全性行為,正確使用安全套等防護措施,并定期進行艾滋病病毒檢測。一旦發(fā)生不安全性行為,建議及時進行HIV檢測和咨詢,以便及時采取暴露后預防等干預措施避免感染。
總之,還是不要用也不能用自己的健康做數(shù)字游戲!

]]>近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結核病/艾滋病防治親善大使彭麗媛在北京科技大學出席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題宣傳活動,并為大學生防艾志愿者代表授旗。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沈洪兵,教育部副部長王嘉毅,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軍民出席活動。
12月1日是第37個“世界艾滋病日”,我國的宣傳主題是“社會共治,終結艾滋,共享健康”。
主題宣傳活動回顧展示了近年來全國防艾進展情況和成效,通過課堂、情景劇表演、訪談等形式科普了艾滋病防治知識,介紹了高校防艾志愿活動開展情況。彭麗媛為大學生防艾志愿者代表授旗,號召大家為高校防艾工作貢獻青春力量。
主題宣傳活動前,彭麗媛等參觀了“美好青春我做主”紅絲帶青春校園行十年歷程展示,了解京津冀高校防艾宣傳工作成效,同參加校園防艾宣傳活動的大學生親切交流,慰問醫(yī)務人員、志愿者等,勉勵大家繼續(xù)攜手努力,共同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傳遞更多健康向上的防艾正能量,讓艾滋病遠離校園。
有關國際組織駐華代表、紅絲帶健康大使、艾滋病防治專家、京津冀高校大學生志愿者代表等參加活動。




來源 | 健康中國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