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研施工現場
吳軍書記一行首先來到施工現場,實地察看建設進展,詳細詢問項目整體規劃、功能定位等關鍵信息。目前,產業園一期工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所有建筑已完成主體結構封頂,預計整個一期項目將于2026年8月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之后的座談會現場氣氛熱烈,交流充分。李偉副校長介紹了產業園建設進度以及未來規劃發展方向。與會的沈北新區各委辦局負責同志紛紛發言,對產業園的建設意義和前期進展給予了高度評價,表示將立足自身職能,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服務與保障,切實為產業園后續建設與發展“保駕護航”。

會議現場
姜立理事長在總結講話中感謝區委區政府對沈陽AI電影產業園建設的大力支持,我校將把沈北新區的支持轉化為實干動力,全力以赴把產業園建好、建優,將沈陽AI電影產業園打造成為沈北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名片 !吳軍書記充分肯定我校在沈北振興中做出的貢獻,他表示,沈陽AI電影產業園一期建設進度突飛猛進,充分體現了我校的責任擔當和高效執行力,對產業園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沈北新區正在全力推進文化產業升級,相信沈陽AI電影產業園建成后將成為推動沈北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如今,在沈北新區這片充滿活力的熱土上,沈陽 AI 電影產業園的建設藍圖正一步步變為現實。隨著項目的推進,這里將不僅是影視創作的 “夢工廠”、企業發展的 “孵化器”,更將成為展現沈陽文化魅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地標,為東北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沈陽AI電影產業園簡介:
我校投巨資建設沈陽AI電影產業園,項目位于我校東側,與校園緊密相連,占地550畝。建成后將成為集AIGC電影創意、影視拍攝、動漫制作、創業孵化、文旅觀光“五位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區,吸引國內頂尖的AI科技創新、影視公司、動漫制作、游戲開發、藝術設計等相關企業入駐。產業園建筑群將再現“老奉天”建筑風格,不僅建設成為東北地區最大、功能最全的影視基地,還將成為沈陽市新的文旅景點打卡地,與沈陽北部的稻夢空間、七星山、方特歡樂世界等其他景點相連接,實現文旅產業聯動,點亮沈陽北大門。
]]>本次招聘會備受關注,前期便吸引 200 余家企業踴躍報名,經過篩選后,100 余家優質企業最終入駐。其中既有沈陽本地的骨干企業,也有來自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城市的外地優質企業,共帶來1947個崗位,覆蓋文化傳媒、數字技術、影視制作等多個領域,為畢業生提供了 “家門口選崗”“跨省挑機會” 的多元選擇。



遼傳畢業生與企業積極溝通
此外,活動現場設立了政策咨詢區、創業項目展示區、畢業生就業指導區,分別向畢業生解讀畢業生就業創業相關政策、提供精品創業項目以及解決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
招聘會現場氣氛熱烈
我校畢業生深受企業青睞,這源于學校多年來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行業崗位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優勢,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及綜合素養,使學生成為文化傳媒、數字技術、影視制作等領域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此次招聘會不僅為 2026 屆畢業生拓寬了就業渠道,更推動遼傳就業工作邁上新臺階。政企校三方聯動構建的全方位就業服務體系,既為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人才活力,也為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集聚了更多優秀力量。

吳廷寶副市長參觀我校虛擬制片工場
吳廷寶副市長考察了我校虛擬制片工場、實景演播廳、對白錄音棚、動漫wacom實訓室等一流的實習實訓設施,觀看師生情景式教學實訓,與師生互動交流,對遼傳“項目教學”“展賽演播”“智產學研旅”模式給予充分肯定。

吳廷寶副市長參觀我校數字攝影實訓室
他表示,我校以行業及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敢于加大辦學投入,積極培養應用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成果。他希望遼傳充分發揮高校人才智力優勢,緊抓人工智能科技浪潮,持續探索AI數字媒體人才培養新路徑,培養更多適應時代發展的傳媒類應用型人才,為沈陽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第一篇章·青春飛揚 筑夢啟航
在我校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多元藝術形式如絢麗彩筆,細細勾勒出青春逐夢的純粹底色,更擘畫出新生們對大學的無限憧憬。





《幻想童話》的舞者們編織青春夢境,開啟逐夢序章。《閃耀》的歌聲唱響青春宣言,讓青春光芒盡情綻放。 活力踏板操強勢登場!伴隨著動感節拍,開合、跳躍、伸展,在趣味動作中燃動卡路里。
第二篇章·夢想伊始 情系遼傳
充滿力量的聲樂與表演在舞臺上盡情綻放,那激情抒發的不僅是青春的澎湃熱血,更是對我校的熱愛與眷戀。





合唱《第一天》響起,學子們用清澈嗓音傳遞期待,青春朝氣滿溢全場。舞蹈《killing it girl》登場,舞者們踩著強勁節拍動感起舞,利落動作與亮眼造型吸睛十足,盡顯青春酷颯風采。歌曲《世界贈與我的》旋律流淌,遼傳學子以細膩唱腔,把世界的善意與美好唱進歌里,滿是治愈力量。
第三篇章·古韻承薪 文脈永續
將目光聚焦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一曲曲動人旋律、一幕幕精彩舞蹈,生動展現出流傳千年的技藝與文化之美,致敬先輩對文化根脈的執著守護,更讓傳統文化在青春創意的滋養中煥發蓬勃新生。










《青花瓷》用歌舞演繹傳統與青春的碰撞,《又見紅樓》在紅幕光影中演繹紅樓古韻,帶觀眾夢回經典,盡顯傳統文化魅力。《非遺華服走秀》讓華服流轉承載非遺溫度。《驍》的戲腔變臉展現傳統魅力,遼傳學子對藝術的創新深入人心。
第四篇章·奮楫揚帆吾輩自強
深情的朗誦與歌曲在青春舞臺上共同書寫華彩篇章,凝聚的是蓬勃的青春力量,呼應的是時代賦予的使命,更堅定地追尋著偉大中國夢的前進方向。



《花開中國》以歌舞共賀祖國繁榮,歌曲《如愿》深情唱響,以細膩且充滿力量的嗓音,將對夢想的期盼娓娓道來。《無我》的歌聲詮釋奉獻精神,更指引我們以理想之花綻放青春光彩。
晚會在煙火絢爛中完成閉幕,在遼傳校歌《把夢想放飛》 的樂曲中,絢爛煙火驟然劃破夜空,將遼傳夜幕暈染得流光溢彩。師生們沉浸其中,熒光棒與煙火交輝,掌聲歡呼持續升騰,譜出遼傳青春交響。藝術在此刻綻放,夢想在此刻閃耀。

本屆迎新晚會是青春與藝術的交響,是傳統與創新的對話,更是遼傳學子“星辰初綻,筑夢起航”的生動注腳。從青春逐夢到文化傳承,從自我成長到家國擔當,每一個節目都是我校學子對學校、對祖國的赤誠告白。2025級新生們將在我校這片沃土上奮楫揚帆,以青春之我,繪就屬于自己、更屬于時代的絢麗篇章。

迎新晚會演職人員大合影
]]>
演出現場
該劇用舞臺藝術展現了各民族同胞齊心協力,共建美好家園的壯麗畫卷,生動詮釋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精神內核,深刻踐行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也是我校發揮專業優勢,助力民族團結進步的標志性實踐成果。

演出現場
19時,隨著舞臺燈光緩緩亮起,《守疆筑渠》正式拉開帷幕,一開場便將觀眾帶入壯闊的歷史畫卷中。扣人心弦的劇情述說、震撼心靈的舞臺畫面,在盛京大劇院內酣暢淋漓地鋪展,瞬間抓住了每一位觀眾的注意力。

演出現場
演出現場座無虛席,觀眾們的情緒始終隨著劇情起伏:看到錫伯族民眾面對惡劣環境仍不放棄時,大家屏息凝神;聽到各族同胞互相鼓勵的話語時,不少人熱淚盈眶;而當舞臺上出現各族同胞并肩修渠、暴雨中手拉手堵住渠壩的場景時,畫面更是直抵人心。演出結束后,觀眾們用熱烈的掌聲向主創團隊與演員們致敬,表達對這部作品的認可與喜愛。

演出現場
為了讓這部作品更貼近歷史、更具感染力,該劇總導演、我校副校長王東輝教授帶領團隊潛心創作,期間還遠赴新疆伊犁地區深度調研和考察,走訪多位專家學者,收集了大量素材和歷史資料,經過最后兩年的精心打磨,將守疆筑渠的傳奇歷史再現。

演出現場
王東輝副校長表示,這部作品不僅是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的深情獻禮,也是我校通過藝術創作形式傳承文化基因、培養家國情懷的生動實踐。同時,從創作到演出的全過程也是一堂深刻的“大思政課”與專業實踐課,使學生在提升藝術技能的過程中深化家國情懷,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融合。

演出現場
“通過這部話劇,我讀懂了兩百年前‘守疆筑渠’背后的民族同心密碼。” 一位觀眾在觀演后表示,這份流淌在歷史長河中的堅守精神與團結力量,跨越時空依然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將激勵更多人在新時代繼續傳承民族團結基因,共同續寫民族融合、共創美好家園的新篇章。

盛京大劇院座無虛席
接下來,我校將繼續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創作更多弘揚文化自信的優秀作品,將文化育人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致力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與會領導嘉賓與演職人員合影留念
]]>遼寧省書法家協會顧問、遼寧省書法家協會原駐會副主席趙博海;中國新聞出版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遼寧分會主席沈尚明;沈陽師范大學客座教授、文博專家佡俊巖;遼寧省書法藝術研究會會長沈廣杰;遼寧美術家藝術館館長丁永祥等嘉賓及遼寧傳媒學院副校長石光、校長助理張漪、師生代表共同見證開幕式。

會議現場

沈尚明主席致辭
沈尚明主席在致辭中對展覽的成功舉行表示祝賀,感謝我校領導及師生對展覽的支持和付出。他表示,我校書法專業在國內外的專業競賽及展覽中屢獲佳績,充分證明我校在培養青年書法人才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石光副校長講話
石光副校長表示,我校書法學專業與遼寧省書法家協會專業共建,搭建起多元化協同育人平臺,打造書法學專業品牌,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行業成果等方面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期冀遼傳與中國新聞出版書法家協會進一步精誠合作,共揮翰墨,同譜丹青。
活動現場,與會領導為遼寧省第三屆青年書法作品展獲獎代表頒獎并合影留念。其中,遼寧傳媒學院書法學子表現亮眼,其獲獎等級與獲獎數量均位列全省參賽高校第一名。

與會領導為一等獎代表頒獎

與會領導為二等獎代表頒獎

與會領導為三等獎代表頒獎

與會領導參觀書法展
活動之后,遼寧省書法家協會顧問、遼寧省書法家協會原駐會副主席趙博海先生受邀登臺,以《解析書法成功的必經之路》為題,為我校的書法學子們帶來了一場干貨滿滿的專題講座。

講座現場
自2018年起,我校書法學專業與遼寧省書法家協會共建,平行設置“五大書體工作室”,并由我校教師與省書法家協會專攻各個書體的書法名家聯合教學,從招生、課程建設、實踐教學、畢業設計、就業,全程、全維度參與書法專業人才的培養。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甘海民教授是遼寧傳媒學院書法學專業帶頭人,帶領師生在國家級、省級書法專業大賽中榮獲獎項百余項。

合影留念
]]>
會議現場
與會同志一致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內涵豐富、振奮人心,全面回顧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歷程,深刻闡釋了抗戰勝利的重大意義,高度評價了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取得的豐功偉績,深刻指明了當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方向,發出了推進民族復興偉業的偉大號召。張書記強調,全校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實質和精髓要義,不斷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偉大抗戰精神,將其轉化為推動學校事業發展、服務遼寧振興的強大動力,以服務大局的扎實成效筑牢和平穩定根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遼傳力量。
會議深入學習了全校干部會議上省教育工委專職委員劉大力同志關于“把牢政治方向,強化思想政治引領;提升學校治理水平,依法依規辦學;積極發揮學校優勢,勇擔使命助振興”的講話精神,為學校下一步工作的開展提供了重要指導。
與會人員逐一發言,分別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談了學習體會和落實舉措,大家一致表示要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務實的作風,為學校發展和遼寧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
會議現場
會議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學習《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加強民辦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深入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領會民辦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文件精神。
會議研究了學校全面從嚴治黨工作。全面從嚴治黨要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堅持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

黨委書記張冬嬌講話
?張冬嬌書記對學校全面從嚴治黨工作做出具體要求,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細則精神,二要全面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班子成員負重要領導責任,紀委履行好監督責任,各工作部門認真抓好職責范圍內的全面從嚴治黨責任。三是強調領導班子帶頭,黨委委員、紀委委員帶頭,切實加強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為進一步推進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會議對2025年下半年黨建工作要點進行了研究,明確了下半年黨建工作的方向和重點任務,力求推動學校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此次會議的召開,對于遼寧傳媒學院加強黨的建設、助推學校各項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學校黨委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強化責任擔當,努力開創學校發展的新局面。
]]>
王東輝副校長講座
講座在遼傳劇場舉行,能容納千人的劇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本次“開學第一課”緊扣時代脈搏,主題具有高度前瞻性與時代性。王東輝副校長圍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文化強國建設相關內容,深入闡釋文化強國內涵、標準及成就。重點解析“文體旅融合”與文化強國建設的緊密關聯,讓學生深刻認識到這一融合模式不僅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更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關鍵路徑。
王東輝副校長大量引用遼傳參與的文體旅實踐案例——打造遼傳沈陽非遺數字博物館、沈陽故宮文創設計、遼寧省博物館文創設計、錫伯族博物館數字化升級改造工程以及《向伊犁出發》《守疆筑渠》等原創劇目創作與演出等案例依次呈現。這些案例生動且具體地展示了我校在推動文體旅融合、服務遼寧經濟振興過程中取得的豐碩成果。

王東輝副校長講授文化強國內涵
王校長還巧妙結合遼寧本地和省外數據資源,運用詳實的實例數據對文體旅融合發展潛力進行深入剖析。而面對新生對遼傳AI產業科技園的關切,王校長通過宣傳片詳細介紹了該園區在文體旅融合領域的戰略定位,并號召同學們通過真實參與項目錘煉專業能力,成長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
與傳統講座不同,本次課程設置了豐富的互動環節。新生們紛紛主動登臺獻藝,舞蹈、歌曲、話劇片段等精彩表演輪番上演。贏得陣陣掌聲。這種互動參與生動展現了我校師生在文體旅融合實踐中共同成長的教育特色。

現場互動熱烈
王東輝副校長特別寄語2025級新生:“你們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希望新時代大學生以專業為筆、以文化為魂、以時代為卷,以傳媒之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繪就屬于傳媒藝術青年的價值與榮光。”

講座現場座無虛席
此次“開學第一課”不僅是一次思想的洗禮,更是一次使命的召喚。新生們紛紛表示,王東輝副校長的講座讓他們更加明確了作為傳媒人的責任與擔當,未來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與實踐中,不負時代、不負韶華。
]]>
王東輝副校長講座
“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心有大我、至誠報國,胸懷天下、以文化人……”講座開場前,全場燈光柔和聚焦,王校長手持麥克風,聲音堅定而飽含熱忱。全校教師起立,目光灼灼,齊聲誦讀。鏗鏘有力的字句在會場中回蕩,從“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追求,到“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情懷,再到“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每一句都凝聚著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擔當,每一段都傳遞著對教育事業的赤誠熱愛。短短幾分鐘的集體朗誦,不僅是對教育家精神核心要義的集體重溫,更像是一場精神的“誓師”,讓在場每一位教師在共鳴中強化身份認同,在誦讀中凝聚育人共識,為整場講座奠定了莊重而溫暖的基調。

王東輝副校長領誦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從不是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扎根課堂、服務學生的每一個日常。”講座中,王校長以從教33年的教育經歷為切入點,詳細闡述了新時代教師踐行教育家精神的具體路徑與方法。并結合高校師德建設的成功案例,以及自身對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豐富經驗,創新性的提出新時代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實踐新路徑,打造了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浸潤式師德建設體系構想,將師德建設貫穿至教師的課堂教學、科學研究、社會實踐等各個環節。引導教師在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滲透師德要素,推動全員自覺踐行教育家精神,將浸潤式師德建設體系從構想轉化為教育實踐的扎實步伐。

講座現場
此次講座不僅是第41個教師節里獻給全體教師的特殊禮物,更以深刻的精神引領為教師隊伍注入力量。未來,全體教師將以此次講座為起點,把教育家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學生培育的每一處細節,以赤誠、奉獻、仁愛之心堅守教壇,為培養更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讓教育家精神在代代傳承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